一江山岛登陆战中的保密工作
一江山岛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的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虽然规模不大,但意义非常深远。这一战役的胜利,使我军完全解放了浙东岛屿,改变了台湾海峡的斗争形势,也为我军积累了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宝贵经验。战役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我军采取了多种保密措施,成功地隐蔽了作战意图,达成了完全出乎敌人意料的突然性,为战役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战役筹备中严格保密以隐蔽意图
一江山岛登陆战作为我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准备时间长、参战兵种多、牵涉范围广,稍有不慎,就容易走漏消息。为隐蔽战役意图,我军采取了多重卓有成效的保密措施。一是高度重视指挥机关的安全保密,将浙东前线联合指挥部设在宁波的一所天主教堂内,迁移附近居民,建立严格出入制度,断绝与外界的非必要联系。二是战前的适应性训练严格保密。在远离战场的柴桥、乐清湾等地分散训练,实兵演习选择隐蔽的穿山港,演习结束后立即分散,确保敌军无法察觉。三是渡海登陆船只筹备注意保密。征用船只时,仅称部队需要,不称真正目的,只让船厂主要负责人知悉情况,不向技术工人、渔民等明确具体行动目标。四是秘密对敌抵近侦察。开展多次周密细致的侦察工作,以轰炸袭击掩护航空侦察,指挥员伪装渔民抵近观察,侦察分队多次潜伏附近岛屿绘制“对景图”。
作战行动中加强保密以确保胜利
为确保一江山岛登陆战能够出敌不意,我军在战役全程中都严格注意安全保密,最终经过10小时激烈战斗,顺利攻占了一江山岛。一是部队隐蔽集结秘密出动。登陆部队借夜色掩护,采取“夜航昼伏、分段渡航”方式秘密转进。船只集结时实施严格的灯火管制,全程保持无线电静默,直至1月18日战斗打响,敌人才察觉我军意图。二是实施佯动隐真示假迷惑敌军。我军在登陆作战前指挥航空兵同时对多个目标实施轰炸,第60师在乐清湾演习制造攻占大陈或披山的假象。战斗当日,空军猛攻大陈岛,配合对披山地区的佯动登陆,成功牵制敌军。三是周密部署确保通信保密。制定实施严格的通信保密制度,建立有线通信为主、无线电为辅的指挥网络,战前千余部电台仅守听不发射。空军严格限制通话时机,确保空中突击不被察觉。

经过周密准备,我军数小时就攻破一江山岛这座“生物通不过的钢铁堡垒”,全歼岛上守军,无一漏网。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的成功,为我军积累了渡海登岛作战的宝贵经验。那之后,我军一鼓作气,接连进占大陈、披山、渔山等敌军弃守的岛屿,最后拿下南麂山,全面解放了浙东沿海岛屿。
走进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
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位于台州市椒江区青年路518号,建成于2004年底, 2024年8月开始改建升级,并于2025年1月18日重新开馆,总建筑面积4288平方米,内设主展厅、登陆战体验馆、多功能影厅、宣教活动室、会议室及临展厅等,兼具叙事、展示、体验、纪念等多元功能,是台州市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革命精神。
历史为证,保密为魂
纪念馆以“初露锋芒——三军联合解放一江山岛”为展陈主题,存有战役藏品340余件,通过实物展陈、艺术设计、模型复制、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完整再现了1955年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攻占一江山岛的辉煌历史。馆内存放了战役敌情图、作战计划表、情报传递工具等珍贵展品,将革命历史教育与保密“两识”教育有机结合,让参观者深切感受到保密工作在这场战役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实景教学,以学促知
纪念馆精心打造“看得见的保密课堂”,通过战场地形模型、革命烈士雕塑群等实体展品,呈现具象化的教育场景。雕像群鲜活镌刻历史瞬间:多次负伤仍坚持战斗的通讯员、驾驶舰艇秘密护送部队的海军、英勇歼敌掩护队友潜行的步兵……历史的细节化为现实的启示,提醒参展者保密工作贯穿于战役的方方面面,从情报传递到战术部署,每一环节都关乎胜败存亡。
承古启今,技教融合
纪念馆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革命事迹与数字媒体技术完美融合,为参观者构建起一个高度沉浸式的体验空间,同时深度挖掘展览对象所蕴含的时代背景与意义。展馆2楼设有一块弧长26米、高2.7米的无缝曲面大屏,用于播放以一江山岛登陆战为主题的影片《破晓》,该影片采取国内最先进的3D动画电影标准,运用逼真的三维场景还原技术,生动再现了战役期间的关键场景,深刻诠释了保密工作的重要价值,推动保密意识入脑入心。
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自建馆以来,累计接待350余万人次参观或举行形式多样的纪念、教育、交流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区乃至全市保密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普及,引导全社会更加关心和支持保密工作,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保密教育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