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在整理墓碑的时候,发现很多战士牺牲的时候和我现在的年纪相仿甚至还有比我小的。”每一次完成扫墓和敬礼,王立成的内心都久久不能平静,“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为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代价。”
2024年
谈及为什么会坚持和印象最为深刻的经历时,王立成的声音不自觉地低沉下来,带着一丝哽咽。“最开始来的时候,更多的是对烈士的崇敬,随着来的次数增多,这种感情慢慢变成了一种使命感,每次来到这儿,我就觉得自己肩负着一份责任,不能让他们被遗忘,这份信念支撑着我每年都如期而至。”
2022年
王立成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少年对烈士的深情缅怀,更是精神传承的生动写照。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对历史的尊重、对英雄的敬仰,以及那份难能可贵的使命感。
吕梅芳一家四代16口人,从缙云远道而来,只为看望丈夫的哥哥——烈士黄周晓。与吕梅芳的孙女黄心恰交流时得知,其爷爷去年离世,而爷爷生前,几乎每隔几年都会来陵园探望兄长。受爷爷影响,今年清明,一家四代,再度来到这里,庄重祭扫。黄心恰眼神坚定,表示今后自己定会常来,延续家族对伯祖父的追思。
放眼整个烈士陵园,烈士墓碑前,各类祭品琳琅满目。娇艳的鲜花、新鲜的水果、香甜的糖果、松软的面包,甚至还有烟酒。这些都是前来祭扫的市民们,怀着赤诚之心自发献上的。每一份心意,都承载着对先烈无尽的缅怀。只要我们将先烈铭记于心,他们便永远鲜活。
在这个清明,大家用最质朴的行动,诠释着对先烈的深情追思,让那份永垂不朽的精神力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先辈们用生命守护的家园,如今正由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以传承和铭记的方式,悉心呵护、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