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犹在
薪火相传
听一曲赞歌
讲一段往事
阔别六十七载
他们穿越时光而来
2022年1月18日是一江山岛登陆战胜利67周年,为弘扬“不畏艰险、智勇坚定、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一江山精神,缅怀革命先烈,铭记历史,致敬一江山岛登陆战老兵,椒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武警台州支队举行以“军史馆里话军魂”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英雄之歌
祖国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松柏凝翠,道不完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敬仰;白花朵朵诉不尽对烈士英魂的无尽追思。上午8点40,祭奠仪式开始,烈士陵园庄严肃穆,人们缓缓拾级而上。8点45分,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随后,全场肃立,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向为国捐躯的烈士献上花篮……
在随后的解放一江山岛67周年“军史馆里话军魂——老兵访谈活动”上,参战老战士用身临其境的语言将在场的官兵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67年前那么多同志的牺牲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现在的党员同志要爱党爱国家,部队同志要不怕流血牺牲,发扬光荣传统,对党忠诚。”老战士陈龙岗鼓励现场的党员、官兵。
“一江山岛战役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身为现役军人,我一定会继承先辈们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尽最大的努力履职尽责,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为人民奉献我的最大力量。”台州武警支队战士张天成表示。
我们不会忘记历史,更不会忘记英雄。据悉,为留住老兵的音容笑貌,还原真实的战役,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管理中心自2019年起启动老兵口述历史《英雄之歌》系列纪录片,历时两年,已寻找拍摄了43位参战老兵,目前已完成两部纪录片的拍摄任务。
陈龙岗:
为了胜利,冲呀!
年轻时的陈龙岗
1955年1月18日下午2点29分,在海军和空军的掩护下,陈龙岗和他的战友们抢滩登陆成功,开始冲击主峰。“当时敌人的火力很猛,我就命令战士们对准敌人枪炮射出的方向射击,压制火力,快速往前冲。”陈龙岗回忆,为了配合步兵前行,平时需要一分半才能装好的高射机枪,他们只花了50秒。
“我的战友,我的同志前仆后继,牺牲了。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冲呀,杀呀!”终于,当天下午2点55分,他们成功地攻下了190高地。几乎在同一时刻,我军登陆部队占领了203、180高地。
陈士勤:
我用余生守护战友
年轻时的陈士勤
“我们是第一梯队火力支援艇,支援178团突击营登陆北一江山岛。”尽管战役过去了67年,但是陈士勤依旧清晰地记得他当时使用的木壳机帆登陆艇和他的每一位战友。“当时一江山岛已经解放,回程的路上敌人的炸弹把我们的登陆艇炸翻了,年轻的报话员小王牺牲了”……
“金寿兴同志,我来看看你。”从部队回来后,陈士勤主动要求到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工作,50年如一日上山守护着他的战友。“今后只要身体允许,我还要来的,陪我的战友说说话,讲讲现在的生活。”陈士勤说。
单德义:
枪是军人的第二次生命
年轻时的单德义
“我是军医,主要负责20多艘登陆船只上战士的医疗工作。”战斗时,战士们多以匍匐姿势前进、射击,因此受伤的部位大多都在头部、肩部和前胸。作为医务员,一旦有战士受伤,单德义就立即冒着枪林弹雨上前救护。
“我在登陆时受了些轻伤,靠着腰间手枪的抵挡,才救了一命。”单德义回忆,那时敌军的枪炮在海面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火力网,登陆艇两边像下暴雨般掀起了水花。当时感觉肚皮一热,脚背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碰了一下,后来才发现原来别在腰后面的手枪,竟然神奇般地转到了前面,枪套被击碎了,连枪管也弯曲了。
尤长保:
我自豪渔民参加战斗
年轻时的尤长保
1955年1月18日,解放一江山岛战役打响前夜,基干民兵排长尤长保运送解放军侦察兵对一江山岛进行最后一次侦查,凭借渔民身份巧应敌军盘问,按时把侦察兵送上了距离一江山岛只有2000米的百夹山。“我以前是渔民,从小跟着父亲出海打鱼讨生活。能参加战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觉得很骄傲。”
由于多次组织渔民参战、侦查、抢救伤员,在1955年,尤长保被评为全国支前模范,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英模大会”,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
岁月诉说峥嵘
容颜悄然改变
唯有他们的初心
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