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徐德桓,今年92岁,党龄60年,军龄38年。1954年,我在一江山登陆战役中从事战前侦察工作,六十多年过去了,我又重新踏上了一江山岛,看看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近日
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
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他是原华东军区空军司令部侦察处
侦察参谋徐德桓
一张《一江山敌情图》
将老人的思绪带回了1954年
1953年7月,抗美援朝归来的徐德桓回到了原部队驻地南京——华东军区空军司令部。此时国民党军队盘踞在东南沿海众多岛屿上袭扰大陆,严重的影响到沿海人民的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1954年,徐德桓所在部门接上级重要指示:加强对东南沿海敌占岛屿的侦察力度和情报收集工作。同年,身为侦察参谋的他参加策划了对一江山岛的两次侦察作战行动。
首“探”一江山岛
像一双鞋子摆在海面上
1954年秋冬时,我空军第一次对一江山岛进行空中目视侦察,任务要求飞行员驾机飞越敌占岛空域俯瞰观察,此次任务由空军独立侦察团奉命执行。作为当时的侦查参谋,徐德桓在脑海中预演了此次飞行员侦察时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执行任务前,在机场向飞行员布置任务并介绍了岛上敌情。虽然已经过去60多年,徐德桓对飞行员的嘱咐仍历历在目:“当时知道敌人在大陈岛上部署有雷达,我们的飞机飞到沿海后就有可能会被发现,在飞抵一江山岛空域后,敌人在该岛部署有防空高炮部队会有射击,要求飞行员在执行侦察任务同时要掌握好飞行高度,如果在空中发生特殊情况,及时向地面报告。”
起飞指令下达后,两架侦察机从上海起飞,直扑一江山岛。如徐德桓所料,飞机刚进入一江山岛空域就遭到敌高炮射击,但高炮的有效射击高度低于飞机飞行高度,炮弹在空中炸开后,像一朵朵小花。几小时后,侦察任务完成双机安全返回。“飞行员汇报侦察机出海后,到达指定空域很快就发现了目标,看的非常清楚,一江山岛就像一双鞋子摆在海面上!”徐德桓兴奋地说,虽然已过去了67年,那天的场景他始终记得,“大家都很高兴,第一次侦察行动十分顺利,在目标空域俯瞰了一江山岛全貌,对一江山岛外形、空海域位置进行了侦别及准确确认。这是我军第一次从空中完整地观察到一江山全貌。”
二“探”一江山岛
摄制首张一江山岛敌军部署地图
光知道一江山岛的轮廓还不够,更多岛上军事目标还需要拍照标注位置。于是,一“探”告捷后,二“探”随即展开。本次任务是由4架侦察机编队飞过一江山岛,对该岛进行空中照相侦察行动。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第二次侦查工作很快展开,独立侦察团四架侦察机从嘉兴机场起飞,成功的拍摄到一江山岛高清晰航拍胶片。胶片冲洗印出来后,判读员立刻对岛上的敌方军事指挥机构、通讯站点、战壕、碉堡、码头、营房、炮位等军事目标进行仔细判读,并将判读出目标位置对应标注在地图上,绘制成军事地图。
这张军事地图,详细地标注了一江山岛上敌方的军事工事的具体位置,为一江山岛登陆战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航拍照片与绘制的一江山岛敌部署图一齐还呈报到总指挥张爱萍将军手中,得到了前线指挥部首长的肯定。”徐德桓说,登陆战胜利结束后,在登岛勘察核实目标摧毁情况时也得到了登岛部队的验证,顺利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作战侦察任务。
时隔67年
再“探”一江山岛
时隔67年,当徐德桓再次再次踏上这座他曾端详过多次的小岛,感慨万千,曾经那个被战争摧毁的面目全非的小岛如今已种上了马尾松,郁郁葱葱。他还来到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再次仔仔细细的看了看这张标绘地形图。
“当年的这场战争,我们有454位战友为了祖国牺牲了,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徐德桓感慨万千,虽然已经92岁高龄,但当踏上一江山岛和进入纪念馆时,他坚持要自己走。这是老先生对阵亡将士的敬畏,也是他始终作为一名铮铮铁骨军人的坚持。
“70周年那天,如果我还在,我一定来。”离别时,徐老先生和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工作人员有了一个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