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动态

INFORMATION

陵园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陵园动态 > 宣教活动

魂归故里路多长——烈属梁启平书

魂归故里路多长
梁启平
 
    父亲,在人们的心里,有着厚重之感,所以常被称为“父爱如山”。而我是一个没有见过父亲的人。但是父亲的恩泽滋养着我,光环笼罩着我,让我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童年、中年,走过艰难,走过春秋。
    父亲牺牲于1950年,那时神州大地刚刚响起新中国诞生的礼炮。为了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为了千千万万个孩子生活在幸福的襁褓里,父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4岁。我不懂得这个世界父亲意味着什么,也不懂得亲情与血脉的涌动会是怎样的情节,更不能体味世事的变故、人世沧桑与人间的温暖,浑然无知的我就突然变成了遗孤。躺在了历史的摇篮中,我舔噬着母亲苦涩的乳汁长大。那张被称作“父亲”的影像常常使母亲的端详僵直、发呆,而我也常常“抱”着父亲的“影像”入眠。父亲的光辉照耀着我,陪我走过寒冬、走向春天。
    每每忆及父亲,我懊悔不已的就是父亲留下的宝贵文化遗物。都在我的童年失去了。那一封封饱满激情、洋溢着父亲24年青春光华的信件,那一张张写着二、三等功的奖状,都包了我崭新的小学课本,最后被磨损破了。而金光闪闪的奖章,却被我当玩具玩丢了。那是父亲仅有的、佐证他历史的印记啊,我的少不更事,让我终身愧悔没能留得父亲的一纸半墨。
    父亲20岁开始了军旅生涯,在部队颇受领导器重,也是颇有培养价值的军人。他是1947年入伍的,所在的第三野战军是一支钢铁劲旅,由新四军和八路军部分主力组成,在陈毅、粟裕率领下,这支部队驰骋疆场,南征北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绩。他曾经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表现的英勇无比,所以才有我记忆中的那么多奖状和奖章。而在一次剿匪行动中,父亲被残匪的手榴弹击中,他和四位战士倒在了血泊里。他24岁年轻的生命,用鲜红的血液画上了悲壮的句号。
    常言道,故土难离,故人难忘。人也常常有叶落归根之想,我的父亲,你心下如何?长歌当哭,我健在的母亲常常站在落日的余晖里,仰望南方,试问哪片云彩,能带来父亲的消息?
    1985年我才有机会踏上寻父之路。一直以来,我在接受党的阳光的沐浴,政府的抚恤金供我读完小学,又上了师范,后来成为了一名国家干部。人到中年,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也愈发强烈。恰值那次在宁波参加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组织工作研讨会,席间闲聊,我和时任市委组织部的武副部长谈起,我的父亲曾牺牲在这一带,至今没有下落。武副部长热心支持并随我一起前往搜寻,以解我那不绝如缕的揪扯着疼痛的思念。
    临行前,我也只有一点线索,父亲所在的部队当时就在浙江的黄岩一带。于是,我们驱车在黄岩附近的烈士陵园漫无目的的寻觅,没能找到父亲冢位。最后几经打探,得知父亲的冢魂可能在椒江的烈士陵园。
    我的父亲会在这里么?我充满了对父亲的敬重。七月的天气,急切的心情,我的衣衫都被汗水浸透了,灼热难熬的天气啊,似乎是父亲在考验我的耐性,亦或是老天在历练我的筋骨,再次磨练我的意志。天已黄昏,碑铭越来越模糊,而且大家又热、又累。为了找到父亲,就连半人多高的草丛,我也不放过,在山中四处寻找。陵园管理人员听说了很惊讶,说杂草丛生处,常有毒蛇出没。那时也不知怕了。
    父亲啊,你究竟在哪儿?我们走到一座小山旁,清流从桥下淌过,我仿佛置身于梦中,期盼神灵眷顾我的心魂。一个名字在墓碑上凸现:“梁作富烈士之墓”,我当时是三十六岁的人了,与父亲虽然阴阳两隔,但我毕竟见到了父亲的长眠之地,在他的墓前喊声爸爸,说说心里话。活了三十多年的我,从没有滴过一滴泪,今天在父亲的坟前我已是泪湿襟衫:“父亲,儿子无愧于你!无愧于党的培养和教育!安息吧!父亲!”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父亲,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为我们英雄的家族而放歌高唱。冥冥中,我似乎感到父亲牵挂的魂灵,在轻声地问候家乡的安好。是啊。父亲离家的日子太久了,一定在牵挂那块生他养他的故土……
    能在“众志成城”、“光照千秋”的铜雕照射下,无限风光,能在风光旖旎、山水秀丽的海滨城市,与英雄一同受异地人民的瞻仰和朝拜,也给后人以更多的精神激励,毕竟它成为当地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啊,父亲的归魂,父亲的归乡魂,父亲的归乡梦,我相信血脉传承的道理,我的心和父亲的心是相通的,家乡是心魂永远向往的地方。
    于是,我迢迢千里几次三番去拜谒我的父亲,渴望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达成协议,让我的父亲“回家”。这也是87岁高龄母亲的唯一要求,她20多岁和父亲结婚,怀孕数月于1947年送郎参军,在当地传为佳话。母亲生下我后,父亲于1948年因公到山东出发顺路回家看望我们。住了数日后,返回部队,没想到,父亲就再也没能回来。我不知道,老母亲百年之后,是否还是在翘首望夫归,梦魂用牵挂,独单的魂儿,在哪里得以相遇?父亲归乡的魂,路有多长?
    难道这个遗憾是永远解不开的结么?难道对故土的眷念,不能用变通的办法把儿时的梦牵引到我的窗前,让我变成一个从莲花中开放的精灵,我会在每个月明夜晚,召唤我父亲的归乡魂 ,让现实的大门永远在梦中打开,让父亲当年在信中斑驳的记忆,缭绕成一段完整的故事,在晨曦微露的光芒中,记忆变成现实的模板 ,把父亲的字字句句,印在我脑海中。父亲,你还在路上么?我们全家相约在下个月全食的日子,一定让你还魂归家。
 
                
                                 2012年3月
注:撰文以纪念父亲梁作富烈士牺牲62周年,清明节思忆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