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互动

INFORMATION

观后留言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互动 > 观后留言

留言展示

Message display

  • 主题:问题

    姓名:张弛

    你好,网站的留言无法提交了
    版主回复:

    感谢您对我们陵园网站的关注,应该是可以成功留言的,麻烦您再尝试一下.也请您继续关注我们陵园网站,网站的建设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监督!

  • 主题:解放一江山牺牲烈士永垂不朽!

    姓名:李继德

    明天就是解放一江山战役60周年纪念日了,愿族伯李运堂烈士与其它烈士一样英名永垂、精神不朽!
  • 主题:感谢陵园和网站

    姓名:李继德

    日前接贵陵园徐女士电话告知,我所走访及寄去的江苏铜山籍烈士李运堂(陵园、英名谱中缺失)、周广华(陵园、英名谱中讹为周兴华)已得到上级回复,不日即可得到增补和更正,此特向贵园及网站多次电话反馈、核实、上报情况和材料的徐、童二女士还有一位不知姓名的男同志表示感谢!你们这种对工作极其负责的精神令人十分感动!
    版主回复: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希望您继续关注我们陵园网站的建设!

  • 主题:缅怀烈士

    姓名:江一帆

    网站办得不错,继续努力!
    版主回复: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肯定!烈士不朽业绩在这里凝聚!一江山精神在这里发扬!

  • 主题:感谢为李运堂、周广华烈士正名而付出努力的陵园、网站工作人员

    姓名:李继德

    英魂逝兮 将安息
    ——寻访一江山作战牺牲的二位徐州籍烈士记

    李继德
     
    (图1 我军战士攻占一江山岛高地)


    2009年冬,因撰修家谱,偶然获知家族有位参加"一江山岛"作战牺牲的烈士李运堂,从此,我开始追寻烈士的足迹.

    军人出身的我,很早便知道一江山作战,知道一江山岛位于浙东沿海,由南一江、北一江两个岛屿组成,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 1950年,南北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随即参战,盘据台湾的蒋军认为反攻大陆有望,遂加强闽浙沿海力量,成立大陈游击司令部,派著名将领胡宗南(化名秦东昌)任总指挥.美、蒋勾结,并酝酿所谓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对此,中央军委命我华东军区部队在参谋长张爱萍(见图2 张爱萍上将)的统一指挥下,于1955年1月18日8时,出动舰艇188艘,航空兵22个大队共184架作战飞机,并以地面炮兵4个营又12个连、高射炮兵6个营担负火力支援和对空掩护,陆军以第20军第60师第178团及第180团第2营的兵力,乘登陆艇在一江山岛强行登陆,以小群战术,逐个消灭各暗堡,以炸药包炸毁了国民党军第4突击大队队部的坑道,并以无后坐力炮、火焰喷射器抵近攻击和爆破方式逐个消灭了残存敌暗堡,敌除少数投降外,大部被歼,司令官王生明自杀身亡.(图3 国民党守军一江山战地指挥官王生明一家)
    此次"大炮打蚊子"的战役,我军击毙国民党军519人,俘虏567人,规模虽不算大,但却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施的陆、海、空诸军兵种联合渡海登陆,也是我军唯一一次联合作战的实战,它迫使美国和国民党军队于2月8日至25日全部撤离大陈诸岛,使浙江沿海敌占岛屿全部解放,国民党反攻大陆的计划从此搁浅、停留在了嘴上、纸上,为浙东沿海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时光.
    战役的成功,一方面表明了我军的现代化作战能力大为提高,另一方面,也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我军诸军兵种联合渡海登陆作战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我军联合作战理论研究提供了实际战例,揭开了我军进行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化战争新的一页,奠定了我军联合作战理论的发展基础.
        两岸都将此次战役大书特书都建陵立碑以表彰各自的"英雄", 如今战役六十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而关于徐州籍一江山岛作战牺牲的李运堂和周广华两位烈士的情况,却令人扼腕叹息.
         我的族伯李运堂烈士, 1931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铜山县(现为铜山区)刘集镇丁孟大队李新庄村,1951年随中国人民志愿军60师在朝作战,20军60师的前身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华东野战军一纵三师,属九兵团宋时轮部,1950年9月,60师奉命解除攻台水上练兵任务,参加志愿军从上海乘车赴山东邹县作赴朝的准备工作,因战事紧张,未换穿棉装即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最著名的长津湖战役,冰雪严寒中重创美王牌海军陆战第一师,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曾热情讴歌过该支部队.1952年部队回国后,李运堂曾短暂回家,向家人出示过其在朝鲜作战获得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及立功证章(书)等,且不止一枚,很自豪地讲起他和战友蹲山洞、嚼冰雪、吃炒面打美军的战斗故事.部队回国、移驻浙江后代号为00八0部队;1955年1月18日,李运堂参加一江山战役,牺牲后县里曾通知烈士家人去领取过革命烈士证明书,当时是烈士的父亲李忠田老人去领的;当政府工作人员征求老人对烈士遗物的处理意见时,老人因担心烈士年高的母亲看到遗物会伤心过度引发不测,就没领(估计立功证书和抗美援朝纪念章等都在里面).革命烈士证明书原由烈士的妹妹(妹夫时任村干部)家保管,据称已遗失.
        得知李运堂烈士牺牲于一江山岛作战的情况后,我便开始搜寻、查找有关烈士的历史资料,终于在《铜山县志》(1993年出版第1017页)查到了这一记载,证实了烈士家人的讲述,同时,我发现在该次战役中还牺牲了另一位铜山籍烈士——周广华.(见图4)
    为进一步查找李运堂烈士的资料,我邮购了许多关于一江山战役的回忆录等资料,可惜都一无所获;后来,我在网搜一江山资料时,发现浙江台州专为一江山战役牺牲烈士修建了陵园、建立了纪念馆,还在网上建有烈士英名录.怀着十分期待的心情,我输入了李运堂烈士和周广华烈士的名字,令我十分惊诧的是,无论我怎么按名字、按姓氏、按籍贯等"查找",烈士名录中都找不着李运堂和周广华二人,而只能找到一位叫"周兴华"的铜山籍烈士.为此,我专门去了徐州市民政局优抚处和铜山区民政局,在《江苏省革命烈士英名录》(铜山卷 (3)-12页)中,我找到了李、周二烈士的名字,他们的事迹记载和县志中的完全一样,因为民政部门那里也没有当初申报、评定烈士的基本档案资料,这使我的查寻工作几乎陷入了僵局.
    恰好堂弟李建去浙江打工,我便委托他有空时前往烈士陵园查询相关事宜,从他那里传回的消息是,陵园中也只有一位叫"周兴华"的铜山烈士,而没有"李运堂"的任何记载;我给烈士陵园网站上的留言,也有了回复:他们那里的确没有叫"李运堂"和"周广华"的烈士.(图5、6  浙江一江山烈士陵园中周广(讹为"兴")华烈士遗像及墓碑)
    为此,我和堂弟在台州网、"临海在线"等多个网站发贴寻找新的线索,一位和我一样自主择业的战友说他原所在部队就是参加一江山作战的第20军60师(已改为摩步旅),政治部主任是他的同事;另外还有人提供线索,说浙江台州有位叫杨齐通的老人,他是这场战役的参加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这场战役的研究,也是这方面的研究专家、权威,陵园中的烈士名录就是根据他搜集整理的资料编成的,被誉为当代"谷子地"(电影《集结号》中的人物).临海有位马姓网友还多次到临海、椒江、黄岩等地帮我寻找烈士名录,并发来所拍摄的烈士墓碑照片,可惜都没有李运堂的名字.
    好在通过网友们和堂弟的热心帮助,我与杨老接上了联系,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和那位战友提供的60师的通信地址,我又三次去铜山区民政局优抚科请他们开出了相关的证明、复印了资料加盖上公章寄给该旅政治部,二十多天后,该旅政治部回函没能查到相关人名和资料,同时提供了另一部队也参加过该战的线索,根据这一线索,我又给59旅发去证明,令人失望的是,该旅的回函也一样称因时间太过久远,部队多次整编、调防等,没能查到二位烈士的材料.
    就在这时,杨齐通先生给了我一个惊喜,他说,根据他手头的资料,基本上可以证实了我的猜测:即"周兴华"烈士就应是 "周广华"!而造成讹误的原因也正如我和他所分析的:周"广"华的名字在呈报的有些材料中音讹写成了周"光"华,而"光"字是手写的,不太规范又被误认作"兴"字.如此,烈士周广华的事算是有了个着落.但为慎重计,杨老希望我能找到烈士证明书来确认这件事.与此同时,看到我在陵园网站上的留言,网站管理人员多次打来电话了解相关情况,特别是一位姓徐的女士,几次打来电话,告诉我需要出具的证明材料.
    于是,我给一位在周广华烈士家乡政府工作的同学打了个电话,委托他帮我找一下周广华烈士的家人,从村干部那得知烈士遗孀年已八十余,仍健在,还有一个女儿.5月12日,单位组织旅游,我没参加,而是去拜访烈士的妻子.坐车近2个小时,根据一路上向乘客们打听到的情况,我在烈士老家一个路口下了车,走有几十米,才看到一家农村超市门口有不少老人闲坐;趋前打听,老人们说他们这里没有叫周广华的烈士,只有个叫"周广文"的,是牺牲在南方、福建那里;也有的说,指不定周广文就是周广华呢,那时候兵荒马乱,改名字的多得是.
    正说着,有人指着一位正慢步走过来的老人说,周广文的侄子来了,你问问他吧.
    老人说自己的叔叔是叫周广文,烈士,但是不是还有个名字叫周广华就不知道了,得去问他婶子.
    老人一边说一边带我去找他婶子,说是刚才路过时他婶子正在别人家门口坐着呢.走不多远,果然看到一位瘦小的老人一个人闲坐在个马扎上,我赶紧跟周大爷打声招呼后,跑到超市买些食品礼物.周大爷喊老人声"婶子",然后就介绍,说我是上级派来"慰问"她的,看到老人一把抓住我的手、眼里流露出的那份企盼、那份感激,我只得顺着大爷的话往下溜,怕说破了影响老人的情绪.(图7 烈士的遗孀和侄子向笔者讲述烈士生前事迹)
    听我问到"周广华"三个字,老人马上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并说这是孩子的爸爸在部队上用的名字.老人说:小孩爸在家时名叫"周广文",原本做些挑担的小买卖什么的,是半路上叫国民党抓壮丁抓走的,打仗时做了八路(指解放军)的俘虏,经过教育,就参加了八路.因为那时候老家还没解放,国民党还乡团很厉害,为怕家人受到牵连和迫害,就改成了"周广华"这个名字.
    通过老人断断续续的讲述,笔者虽然对周广华烈士参加解放战争的情节不甚明了,但可以知道,烈士出生于一个普通农家,个子高大英俊,直到二十多岁才与籍贯河南获嘉、同样也姓周而且小他好多岁的周可丰(烈士妻子,时年仅17岁)结合,二人婚后恩爱,耕种之余,周广文时常走乡串村做些小买卖挣点零用钱;兵荒马乱中,他被国民党军抓了壮丁,被俘后经过简单的教育动员,就加入了人民军队,在整军运动中通过"诉苦"、"三查",特别是在新旧军队、新旧政权下的亲身对比和体验,提高了觉悟,激发了他献身革命的斗志,朝鲜战争爆发,部队(60师)迅速北上,大冬天甚至连棉衣没有换上就踏上了异国的土地,战斗中英勇顽强,荣立了四等战功(证章遗失)晋升为班长.52年10月部队撤返华东,在山东稍停即南下,在所乘火车经过附近的大许车站时,周广华也没能回家看看妻子.得知丈夫随部队到了南方,妻子周可丰踏上了寻夫的道路,一路问到南京、上海、杭州,终于在浙江与丈夫团圆,这是他们婚后分别多年的一次会面,这一个月,成了妻子周可丰一生最幸福、最美好的回忆.周可丰返家后不多久,周广华就高兴地得知妻子怀孕、自己即将做爸爸的喜信,多少年了,早就盼着这一天了!周广华工作、训练劲头更足,同时也做好了孩子出生时回家看看的准备.妻子的预产期在正月,正好回家与久别的亲人、乡邻一起过个年,谁想,就在请假获准第二天一早就可回家的当晚,部队一声令下,停止了一切休假,进入临战,身为班长,周广华把假条一揣,埋头投入海训登陆的训练,直到1955年1月18日战斗中牺牲.
    1955年正月十六日(公历2月8日),周可丰在家产下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虽然孩子出生时丈夫并不在身边,但她还是以无比幸福的心情期待着丈夫归来后,好给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取个好听的名字儿,——她哪里知道啊,20天前丈夫就已牺牲,孩子已是丈夫的遗腹子、再也见不到亲爱的爸爸了呢.直到这年三月,就在妻子周可丰望眼欲穿,盼着丈夫归来的时候,她等来的只有丈夫的衣物、立功证章和一张《革命牺牲烈士证明书》……
    说起烈士生前的这些情况,老人泪水盈盈,连声念叨"他这一走呵,我就守了六十年活寡、守了六十年的活寡啊!"
    因为担心老人过于激动伤心,我赶紧转移了话题,打听到烈士的女儿周兴侠住在一所中学,女婿邢印爱是中学老师.女儿、女婿都很孝顺,一直想把她接去一同住,但老人住不惯楼房,很怀旧,顾念自己的家、自己的左右邻舍和村子,女儿、女婿为照顾老人,就只得不停地在家和学校之间跑来跑去.
    通过也在该中学任教一位高中同学,我联系上了邢老师,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请邢老师带上由他保管的烈士证明材料和证章等,我用相机全部翻拍下来,邢老师不无遗憾地告诉我,原本这些资料都是老人很仔细保管的,但不知怎么地,竟被不懂事的孩子们翻出来当成了玩具,等到大人们发现时,立功奖章等已遍寻不着,好在这枚抗美援朝纪念章还在,《革命烈士证明书》仍完整无缺.(图8-10 周广华烈士证明书和抗美援朝纪念章正、背面)
    这份《革命烈士证明书》是1983年由国家民政部统一换发的,原件已上缴,上面清楚地记载着烈士的姓名、出生时间、所在部队及牺牲时间、地点等信息.抗美援朝纪念章的正面是光芒四射的红太阳中间一只和平鸽展翅正飞,"和平万岁"四个金字闪闪发光,背面上方为"抗美援朝纪念"六字,下方题着"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  1953.10.25"的落款——日期正是志愿军入朝作战三周年和朝鲜停战三个月的日子.
    据烈士遗孀及其女婿分别介绍,他们一家人曾亲自去过一江山烈士陵园,向陵园表达过将烈士墓迁回老家的愿望;也曾提出改正墓碑上名字的问题,但没有改成.至今烈士家属仍引为憾事.
    鉴于此,笔者已将相关证明、资料等全部寄交杨齐通先生并转一江山烈士陵园的上级主管单位,函望相关部门能本着对烈士负责、对烈士家人负责、更是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和态度,尽快地将李运堂烈士刻名入园、供人瞻仰,将周广华烈士名字更正、恢复准确用名,以使这些默默无闻、追随中国革命并献身的烈士地下安息、英灵不朽!也让活着的人景仰那些不畏艰难、英勇战斗的英雄们,崇尚他们为自由、为和平解放而无惧牺牲的精神!
    终于, 7月14日出差途中,我再次接到一江山烈士陵园徐女士的电话,她告诉我,已接到杨老代转的相关资料及我寄去的证明原件,并上报浙江省民政厅改正周广华烈士墓上的名字,同时,将李运堂烈士的资料上报国家民政部,一俟批准,即将烈士名字增补进烈士陵园.
    为了李运堂、周广华二位烈士,许多素不相识的网友、群众、政府工作人员都在努力,如此,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里,亦暂可告慰烈士英灵于一时矣!
     

                     ——李继德  

    2014.9.8  中秋即日

                           
    通联: 221002
    江苏徐州苏堤北路嘉铭苑1-3-203#  李继德
    手机:15205211967

  • 主题:李运堂烈士的事进行得怎样啦?

    姓名:李继德

    关于李运堂烈士于1955年1月18日牺牲于一江山岛的证明,我已于2013年10月份从江苏省铜山区(原为县)民政局的《江苏省革命烈士英名录》中复印、盖章,寄至一江山作战老战士杨齐通先生那里,并请他转交给贵区民政局及烈士陵园,不知贵园收到与否?是否已在园内烈士名录上加入了他的名字、刻上了墓碑?
    版主回复:

    您好!李先生,感谢您对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工作的支持和关注.根据您说的情况,陵园需先查核确认再和您取得联系.请您耐心等待,陵园会尽快给您答复的.

  • 主题:请代为联系杨齐通等一江山老战士

    姓名:李继德

    我叫李继德,是江苏省徐州市人,族伯父李运堂系一江山作战牺牲烈士,在<江苏省革命烈士英名录>和<铜 山县志>P1027页均有记载,我复印有民政部门盖章确认的资料,因贵园烈士名录中未查到他的名字,因此想找到一江山战役亲历者\研究者杨齐通先生和他的战友,确认一下,希望贵园能提供杨先生的联系地址\电话\手机或电子邮箱等.我手机:15205211967,电子邮箱:381288574@QQ.COM
    版主回复:

    李先生,感谢您对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工作的支持和关注.根据您的情况,陵园会先进行查核确认,尽快和您联系.其他问题也可以咨询我们的电话:0576-88895379.谢谢.

  • 主题:感谢&支持

    姓名:陈莎

    此次我等浙大学生社会实践红色寻访选择了一江山岛烈士陵园作为一站,感谢你们的接待、配合与支持,我们在陵园参观也深受感触,缅怀英烈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做的,革命精神应当铭记!
  • 主题:请查一下江苏铜山籍烈士周广华、李运堂的情况

    姓名:李继德

    感谢贵园开辟了这样一个园地!我是一江山牺牲烈士李运堂的族侄,据《江苏省铜山县志》记载,他于1955.1.18牺牲于一江山,但我在贵园公布的烈士中未能查到他的名字.二是该县志记载,与他同时牺牲的同籍烈士有名周广华者,时任班长,但我在贵园烈士名录中查到的却为周兴华,事迹简历都完全诱符合,想请你们落实一下实际情况,万分谢谢!
    版主回复:

    李先生: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陵园网站的关注和支持.网站英烈谱功能开通于2008年,是根据陵园馆藏的《一江山岛战役烈士英名录》编录信息的.该英名录根据多方资料查证后编撰的,大部分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但由于年代久远,有的烈士籍贯、地名多次更名或撤并,加上经费、时间有限,可能有误或疏漏,感谢您的指正.但是,我们更改资料必须根据确凿的依据,如当地民政部门开具的证明信、烈士证等.您如果对我们资料有疑义,可以咨询我们的电话:0576-88895379.谢谢.

  • 主题:看烈士!

    姓名:蒋波

    想了解下有没有姓蒋,姓袁,姓曹.这些烈士的名字,家乡不限!
    版主回复:

    蒋先生:
        您好!我们网站有个"革命烈士英烈谱"板块,就在网站左边,可以方便您查找蒋、袁、曹姓烈士信息.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 主题:建议

    姓名:王公华

    感谢你们开通了网上祭拜这个网站,建议你们象祭拜之类的信息最好及时在网上显示出来,祭拜是我们对先烈的怀念心情,也有节日的时限性,过了就失去了它的教育意义.谢谢你们.
    版主回复:

    王先生:
       您好!您的建议我们已收悉.在祭奠板块看到您多次祭拜信息,我们为未及时显示向您道歉.清明期间是我们接待工作的高峰期,因为地方大、人员少等问题,经常忙不过来,没有充分时间打理网站,请您谅解.我们会听取您的建议,及时审核并在网站显示祭拜信息和留言.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谅解.

  • 主题:谢谢烈士陵园工作人员

    姓名:王公华

    感谢你们辛勤的工作,守护着烈士们的英灵,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